top of page
最上層
Prison Watch

時間鏽蝕,依然有光——「必須保衛社會」展覽後記/江靜怡(監所關注小組)

▌必須保衛社會 ▌你所不知道的收容人——收容人創作與監所議題展

Il Faut Défendre la Société|See Behind & Beyond Bars: The Unseen Inmates

展期:2023年10月6日(五) – 10月15日(日) · ·地點:剝皮寮演藝廳

主視覺設計|蕭羊希 

策展及執行|王奕蘋、江靜怡、林品妤、陳禹瑄、陳惠敏

 


前言

 

 大家好!這篇文章想要和大家聊聊去(2023)年十月份小組在臺北萬華剝皮寮演藝廳舉辦的第一場大型展覽《必須保衛社會:你所不知道的收容人——收容人創作與監所議題展》。在這次的展覽中,我們展出了超過20件曾刊登於《關我什麼事》「監所脫殼專欄 Prison’s Talk」的作品,其中包含書畫、散文、小說、新詩及Rap創作等,更將曾入選過的作品全數上架於展覽網站,期待能讓無法親臨現場的朋友們也都能有機會欣賞到這些精美的作品們。

 

 除了藝文創作作品的展出以外,我們也在為期九天的展期中舉辦了十場專題講座,以及設立了釋憲專區、收容人投票權議題區、三振條款專區、監所勞作金專區、監所知識Q&A區,以及監所作業模擬(摺紙袋及折紙蓮花)專區,引領觀展的朋友們認識監所議題。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場展覽吧!

▲ 展覽現場配置圖,圖片來源:監所關注小組

展覽概念

 

 以「保衛社會」為名,透過懲戒制度和人口管理、往返在懲戒與調節之間,由個人走向集體,是當代生命治理的面貌。借道通行的生命撿選和一系列的對待,獲致了集體的歡呼與唱和。

 

 「人在囚中」意味著失去自由和社會生活,也表明了從他人的眼前、生活和想像中,模糊,乃至慢慢地消失。監獄無論是戒嚴時期作為整肅異己,抑或是民主法治日益成熟後,作為回應社會情感或以社會防衛為名的刑事政策展演之所在,一方面充分展現全控機構去除個別化的企圖,藉由各種獎懲手段及檢禁,遂行規訓之意圖,令受囚者完美演出「犯罪者」形象;另一方面,入監後幾乎完全喪失國民/公民身分,受囚者自身的主體性,隨著在監時間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過去的消磨,消逝殆盡。

 

 時間鏽蝕,依然有光。

 

 透過視覺、影像、身體在場,邀請重新感受並理解在「必須保衛社會」前提下的各種治理部署,是如何以刑事政策與社會情感之名,編織並繪製出新自由主義下懲戒權力的藍圖,一起看見/看不見。


▲ 展覽主視覺設計,圖片來源:監所關注小組

奇幻旅程的展開:監所作業活動區的靈感何來?

 

 在去年的展覽中,小組以多種不同的形式呈現監所議題,而其中「監所作業活動區」收到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回饋。

 

 「監所作業活動區」的靈感來自於去(2023)年春天憲法法庭受理了「受刑人勞作金釋憲案」,小組便於六月中旬寄出了將近2000份的「勞作金意見調查表」給曾與我們聯繫過的同學們,並在暑假期間收到了來自全台各地矯正機關所寄回的735份勞作金意見調查書。這份問卷中的其中一個項目便是調查同學們在監的作業內容、平均所得,當然還有在監的平均花費以及費用來源等等。為了使後續能夠更有系統地運用這些資料,小組夥伴們與實習同學將收到的每一份資料都仔細地閱讀並登錄至我們的系統中。在整理調查書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同學紛紛表示自己所從事的「委託加工」作業內容平均所得僅為數百元,更因為《行刑累進處遇條例》的種種限制,實際可以動用的費用少之又少,完全不足以支應生活所需的必要支出。

 

 我們也在這份意見調查表中發現,由於全台各地監所招標的廠商不同,「委託加工」的內容及個別項目的勞作金也略有差異,最多人從事的紙袋加工及折紙蓮花所得的勞作金在扣除種種支出之前單價大約僅有1元左右。基於各種「哇!太不可思議了吧!」以及各種「這真的太少了吧!怎麼可能~~~」,小組夥伴們決定要在這次的展覽中策劃「監所作業活動區」,邀請大家一同透過「實作」來體會委託加工困難之處。


▲ 勞作金議題區,圖片來源:監所關注小組

請你跟我這樣做:一起來折紙袋還有紙蓮花吧!

 

 在開始帶領觀展民眾製作紙袋及紙蓮花前,小組夥伴們準備了「監所合作社清單」供各位參與夥伴們選購,邀請大家在活動開始前先記下自己期望在作業結束後向合作社購買的商品,也一併思考看看究竟在大家的想像中,這份作業能夠賺取多少的勞作金呢?大家隨著指示紛紛記下自己想購買的商品,商品價值從10元的波蜜果菜汁至3950元的掌上型電視都有。

 

 接著,隨著工作人員的引導,參與的夥伴們開始製作紙袋以及紙蓮花,對折、對折、再對折,折完數不清的折線後要攤開並在接合處黏上雙面膠,黏貼完畢再次對折又對折,放入大板、小板後,還要打洞穿繩才能順利完成一個紙袋。蓮花亦同,對折、對折、再對折,除了對折還要注意長邊及短邊的差異以及擺放方式是否正確,製作過程不僅枯燥乏味,也十分勞心費神。經過15到20分鐘參與的夥伴們陸續完成了屬於自己的紙袋或者紙蓮花,大家開始猜想究竟這樣的作業能夠獲得多少勞作金呢?聽到答案是僅僅不足一元時,許多夥伴都露出了覺得非常不可思議的表情。


▲ 監所作業活動區,圖片來源:監所關注小組

意想不到的收穫及神秘的參展遊客

 

 陽光沐浴的午後,小組手作活動再次展開,前前後後分別來了三組可愛且各具特色的客人,分別是剛離開監所復歸社會的漂泊男子、從「怎麼可以!怎麼可以!」到「為什麼不可以!」的兩位姐姐,以及由社工師所帶領前來的爺爺奶奶們。

 

 剛離開監所復歸社會的漂泊男子,我們先將他稱呼為「廚師先生」(因為他在來到展場的這天剛找到一份餐廳廚師的工作!)。「哈囉大家!監所紙袋作業活動將在5分鐘後開始,請有興趣參與的民眾至後面的手作區前集合!」廚師先生一人默默的站在手作區旁邊,即便小組夥伴熱情的詢問「大哥!坐下來一起折呀!」,廚師先生也僅是淺淺地搖搖頭表示在一旁觀摩就好,然而隨著活動慢慢展開,廚師先生發現許多夥伴開始跟不上作業進度,終於看不下去上前以最敏捷且俐落的方法指導夥伴們製作紙袋,身為工作人員的我們感到超級敬佩,上前稱讚廚師先生一流的手法,這時廚師先生才默默地說出自己其實是不久前才剛離開監所的同學,而且上午剛找到了一份廚師的工作,下午剛好經過剝皮寮就看到了我們的展覽,覺得真的太有緣分了。活動結束後,廚師先生留下來和我們聊了許久,意想不到的相遇讓人十分驚喜且歡喜。一年過去了,希望廚師先生一切都好,也很期待下一次的不期而遇喔。

 

 另一組客人是從「怎麼可以!怎麼可以!」到「為什麼不可以!」的兩位姐姐,兩位姐姐本來只是因為剛好經過剝皮寮演藝廳,看到有展覽就進來走走逛逛,「必須保衛社會⋯⋯你們的展覽是展什麼主題呀?」兩位姐姐問。小組夥伴們簡單的解說後,兩位姐姐仍舊對於這些第一次接觸到的資訊有些懷疑,「監所內的同學要投票,怎麼可以?」、「想要更好的監所環境,怎麼可以?」,基於各種「怎麼可以?」,小組夥伴們邀請兩位姐姐一同參與監所紙袋作業活動,一步一步帶領姐姐們製作紙袋,並仔細的解釋勞作金議題,隨著步驟越來越繁瑣,資訊量越來越龐大,姐姐們終於忍不住說出「哇!折紙袋也太難了吧?而且幾乎連1塊錢也拿不到⋯⋯」,聊著聊著才發現原來這兩位姐姐是英文老師,「監所內的同學們可以讀書嗎?」兩位姐姐問。「嗯⋯⋯裡面的確是有提供一些就學管道及課程,不過也不是所有同學都可以參加,要看同學們在監的表現、累進處遇分數等等,申請通過才有機會參加,更重要的是讀書需要學費,且無法進行作業,若是外面無人支持,比較難有機會使用到教育的資源。」,這時姐姐終於忍不住說出「為什麼不可以?監所同學在裡面的生活真的太辛苦了,我有機會的話要進去教英文!我要自願去幫他們上課!」。小組的夥伴們聽到時真的又驚又喜,即便最後是否成真還很難說,但在這次的談話以及為期九天的展覽中,有許多類似這樣的「魔幻時刻」,讓我們看見了對話的可能性,而社會上也有越來越多人願意敞開心胸接納對自己而言「全新」的議題走進你我的心中。

 

 最後一組客人是由社工師帶領前來的爺爺奶奶們,這群爺爺奶奶遠從新北市一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來位於萬華的剝皮寮演藝廳參加小組的團體導覽活動,小組夥伴為爺爺奶奶們導覽完作品及議題區後,便將大家引導前往手作活動區準備開始折紙袋作業活動,爺爺奶奶們在製作紙袋的過程中碰到許多的挑戰,因為眼睛看得不太清楚,以致於沒有辦法精準的對齊紙袋上的折線,又因為折紙袋的過程較為繁瑣,必須花上比其他人更多的時間才有辦法完成,但即便如此,每一位爺爺奶奶都還是堅持到最後,完成了屬於自己的紙袋。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完成紙袋之後,社工師及爺爺奶奶們主動提議要彩繪明信片寄送給監所內的同學們,「妹妹!我不太會寫字,可以幫我寫嗎?」一位奶奶詢問,「當然可以!你要寫什麼?」我回應,「嗯⋯⋯幫我寫『加油!我們等你回來。』」,此時奶奶以一種非常真摯且慈祥的眼神看向我。這或許只是很細微、很不經意的小小舉動,但我想那些發自內心傳遞出的關心與在意確實真的能夠傳遞到很遠很遠的那一端吧。

▲展場明信片留言區,圖片來源:監所關注小組


寫於展覽之後


 日子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卻似乎也不總是毫無解方,只要我們願意開始面對。小組在這次展覽的籌備過程中,最堅持、也最想做到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回到最單純的狀態、回到人與人間相互對待的關係,我們始終相信唯有直視苦難的存在,而非持續過著假裝苦難不存在的人生,我們才有機會打造一個更適合所有人所生存的社會。

 

 社會是連帶且環環相扣的,關心監所內的世界就是關心我們每個人所身處的世界,當我們將一個活生生的人排除於社會之外,社會真的變得更好了嗎?隔離僅是手段,而非所欲達成的目的,收容人始終必須復歸社會,而「矯正」機構之所以存在不就是為了提供「教化」的功能,讓人們得以重新回到社會展開全新的生活嗎?然而說來容易的「改過」、「自新」卻似乎並不如想像中的簡單,如同在勞作金議題中想要傳遞的,當收容人在監所內連最低生活水平都沒辦法滿足,平時買不起生活必需品、生病時沒有能力就醫,我們又如何期待這群人在重新復歸社會之後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好的狀態展開新的人生?亦如同三振議題中想要闡述的,「沒有希望的人生,如何繼續?」,看似「完善」的刑事政策看不見個人生命脈絡的進行無限套用,究竟這些「適用」條款的對象和大家所預想的真的是同一群人嗎?當然,更如同投票權議題想要傳遞的,倘若我們認為這個社會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那又怎麼能看見了這「投不出票的一群人」,卻假裝問題不存在呢?投票是民主行動的展現,亦是一場「練習思辨」的過程,我們得以利用自己手上的選票去選擇一個自己所期待的社會,這即是其中一種最直接的,能讓人感受到「喔!這個世界與我有關」的方式。

 

 時間鏽蝕,依然有光。

 

 在展覽結束了一年之後,不論是勞作金、三振條款、收容人投票權、不予許可假釋等等議題,小組都正持續不斷地推動當中。回顧一年前我們在展區佈置的「釋憲專區」,除了展覽前已宣告違憲的釋字第755號【受刑人司法救濟案】、釋字第756號【受刑人秘密通訊與表現自由案】以及釋字第812號【強制工作案】以外,當時已受理的【無期徒刑假釋撤銷後執行殘餘刑期案】,憲法法庭已於今(2024)年3月作出113年憲判字第2號判決宣告刑法第79條之1第5項違憲;【監所勞作金議題】在展覽結束不久亦宣布將於今(2024)年7月召開言詞辯論庭(而後延期,目前小組持續舉辦講座進行社會倡議中。);另外,去年「聲請中」的三振條款案,至今憲法法庭已受理8案。

 

 看似緩慢,卻一步、一步正在踏實的前進當中。接下來我們也繼續一起「在路上」大步前行吧𓂃。𓊝 𓄹𓄺𓂃。𓂃。𓂃。

▲釋憲專區,圖片來源:監所關注小組

附錄|展場照片


▲畫作(左)及新詩、小說、Rap創作(右)作品展出,圖片來源:監所關注小組



▲三振條款(左)及收容人投票權(右)議題區,圖片來源:監所關注小組



▲這是一封沒有截止日的邀請卡,期待能與您早日在外相見,圖片來源:監所關注小組

Comments


57308700_441598233279935_520844969531932

監所關注小組

Prison Watch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