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因疫情之故,原擬於七月底舉辦的第一屆關注監所高中營必須要延至明年寒假舉行。但這絲毫阻擋不了我們持續關注、行動不息的心意。監所關注小組在此鄭重推出 #夏日線上系列課程,共八堂課(#四堂必修、#四堂選修),高中同學若完成系列課程要求,將頒發結業證書。
課程包括:
7/20(二)15:00-18:00 紀錄片《壞孩子》&映後座談【必修】
7/22(四)19:00-21:00 監所議題講座【必修】*本場開放名額
7/27(二)14:00-17:00 通信計畫經驗分享會【選修】
7/27(二)19:00-21:00 少年矯正教育講座【選修】*本場開放名額
7/29(四)19:00-21:00 柯柏榮《記持開始食餌》新書講座【選修】*本場開放名額
7/31(六)14:00-17:00 收容人線上面對面&報導寫作【必修】
7/31(六)19:00-21:00 不予假釋與判決評析講座【選修】*本場開放名額
8/03(二)14:00-17:00 推理劇【必修】
======
課程時間:2021年7月20日至8月3日
報名及選課期間:
高中學員:即日起至6/25
一般講座:即日起至7/2
上課方式:全線上online
======
開放對象&報名表 全系列課程:高中生(已報名關注監所營者可優先選課;也歡迎新報名的高中同學)。報名選課 :https://reurl.cc/W31Xy7 部分講座:一般民眾單場報名參加。報名表:https://reurl.cc/qgN1aR
注意事項:
原已報名關注營學員可優先選課
共8堂課程,4必修、選修4選2
始業式與結業式必出席
課程結束達標將頒發結業證書
仍有小隊輔分組討論及實作
開放部分講座課程給非學員報名參加
任何問題,歡迎來信、來訊或來電洽詢。
【監所關注小組夏日系列線上課程】課程簡介
第一課:《壞孩子》紀錄片放映及映後討論
和我們這次營隊成員年紀相仿的少年收容人,為何會成了「被了解」、「被關心」、「被差異」、「被揀選」、「被感化」的對象呢?從少年們的眼睛往外看,同一個世界卻是不同的宇宙?在這次營隊我們特別邀請了一部在香港、日本北海道、澳門三地的少年感化院拍攝紀錄片,導演游靜是社會學者、也是影像藝術者。她在感化院帶影像工作坊達七年之久,本部紀錄片絕大多數的影像都來自於「少年之手」。也是彼此觀看和凝視的眼神與視角。
轉個角度,互換角色,拿起攝影機互攝/射(shot),化被動為主動,客體/主體界線的流動,連結三地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教養評價。
「活出自由的勇氣」,不只在感化少年,同樣也會是營隊少年,甚而21世紀少年的共同命題。
第二課:監所議題講座
當我們彼此談論著對 #監所議題 有興趣、有關心時,我們談論的是同一回事嗎?彼此理解了多少,又知道了多少?大家知道,台灣一共有幾間矯正機關嗎?(含合署辦公的共51間)每監各自的收容對象和類型有差別嗎?散布在全國各地包括綠島、金門、馬祖(金門監獄連江分監)、澎湖等等,收容從判刑定讞、羈押被告嫌疑犯、未成年感化教育、強制工作、毒品觀察勒戒等等,在刑事政策後端的司法實務界,是怎麼樣的一幅圖像呢?
大家或許常聽見「一監一特色」,金門監獄的「鼎金麵線」、屏東監獄的「鼎新醬油」、中女監的「Miss經典手工巧克力」、台南明德監獄的「黃金土雞」、自強外役監的「芋頭蕃薯」、高雄監獄的「美濃油紙傘」、台北看守所的「藍染」、台東監獄的「藺草編織」等等,可別以為所有的收容人都在從事「特色生產」,實際上只有很少數的人可以參與「自營作業」並獲得稱不上豐厚,但會比大部分收容人每個月僅能拿到200-500元的委託加工作業,來得高些的數千元勞作金。
可能你也曾聽過冤案當事人、死刑犯邱和順,透過大法官釋憲終於寄出一封六年來寄不出的信,爭取到收容人的通信權,然而,真的只有檢查是否有違禁品而未閱讀其內文嗎?
或許我們偶爾耳熟來自監所內收容人間或與管理員之間的衝突糾紛,也可能聽說過一間6人的睡覺舍房同時睡了12人以上的超收情形。從基本生活環境、勞動、健康、醫療可近性、一路到戒護申訴管教,和「神秘的假釋制度」、不斷集點樂的累進處遇制度司法等等。
在營隊中,監所關注小組將帶領大家,一同勾勒出監所的真實輪廓。
看見監所議題,就是看見社會的凝視,也看見司法對犯罪者的想像與作為。在這次營隊中,小組設計的所有課程,均以監所議題為核心,提供參與者各種思考軸線,以及不需要那麼快就在找答案,但卻能開始體會問題所在,而這一切都從一個最基本的基礎開始——看懂監所。
我們的反思行動,就此開始了。
第三課:通信計畫經驗分享會
「培力自己,陪伴人們:監所通信計畫」是小組的例行重點工作之一。目前我們有接近300位寫信夥伴,和監所內約500位的同學在互相通信,彼此支持。其中,我們有來自屏東、台南、台中、新竹、雙北的高中同學也參與了通信計畫,生命經驗如此截然不同的兩款人,要怎麼通信?又為何通信?在這場分享會中將與參加的高中生學員共同分享。
第四課:少年矯正教育講座
「#台灣需要自己的矯正教育」這是刑法學者李茂生提出了數十年的沉重呼籲。然而在從感化矯正走向教育的這條路上,司法少年總是被決定著,也一直被丟棄輕忽著。矯正/教育不是輕鬆的斜槓人生,而是紮紮實實地被對待。在這場講座中,我們希望提出少年矯正教育的現場實況和亟待先解決的問題有哪些。「我們可以期待,台灣自己的矯正教育?」這個問句,一起來找答案。
第五課:柯柏榮《記持開始食餌》新書講座
詩人柯柏榮的台語創作音韻優美、意境幽微意深,他的在監經驗對於創作、生活,產生了什麼樣的共振呢?無論在囹圄或在現實世界的各種匱乏,又帶給詩人怎樣超越的潛能呢?柯柏榮新詩集《記持開始食餌》上市,我們邀請詩人現身說法。
第六課:收容人面對面&報導寫作
「你是誰?」
你是否曾想像,新聞裡那些安全帽下藏著的面容,後來都去了哪裡? 除了貼在身上的罪名標籤,那個人到底是誰?
「我是誰?」
如果哽在喉嚨裡的話有雙手,它能繪成一幅暗色的圖,高牆之後是一群被社會遺忘的人、充斥著高聲的吶喊。但外面的人聽不到,也看不見。
本屆監所關注營邀請到三位收容人,分別帶著自己的故事與經歷而來,將透過「收容人面對面」的活動,親自與各小隊隊員互動、接觸,進行分組訪問與現場報導文學寫作,讓小隊員們有機會了解到那些高牆之後的生活,是否和你想像中的一樣?
你將親眼所見、親自感受 快來和我們一起看見那些看不見的角落吧!
第七課:不予假釋與判決評析講座
小組今年度的關鍵議題就是「面對(不予、不得)假釋」。在釋字691號之後,收容人若不予假釋應可提出行政救濟,然而當小組實質檢視裁判書之後,發現真正能進入實質審查的案子少之又少,大多因各種形式條件被擋在門外。對於收容人來說,假釋是鼓勵收容人重返社會的動力,然而一再被駁回的收容人想問的是,我到底應該怎麼改進才能夠獲得一張重回社會的門票呢?無所適從,這是收容人共同的心聲。把握假釋制度來使個別處遇教化得以可能,這是小組努力的目標,讓我們從個案來探問制度的實效和可努力的方向。
第八課:推理劇
少年林徹家境不好,跟家人相處不快,曾被判保護管束,之後更犯下了大案子,被送進少輔院。出來後,待在一般學校一陣子。某天,林徹在醫院醒來,此刻的他滿身傷痕,頭上纏著滲著血的白色繃帶,手上掛著點滴。林徹一臉迷茫,看向窗外夕陽落下地平面,他不知道自己為何在這裡......。
什麼是推理劇? 小隊員化身小偵探進入一個虛構的故事情境,透過與角色的對話及觀察故事背景,一步步找尋故事的真相。快來加入我們吧!
Comments